Document
登录
首页
专家学者
二级机构
二级机构
分校
分类浏览
最新成果
热门浏览
高被引
文献类型
收录情况
统计源期刊(中信所)
中文核心期刊(北大)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中科院)
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南大)
统计分析
机构成果分析
使用情况分析
使用帮助
个人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验证码:
1.
填写个人账号和密码直接登录
2.
作为文献管理和团队科研协作系统,需用户补充基本信息
检索banner
全部成果
本机构成果
高级检索
在检索结果中检索
全部字段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回应性协商: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有效运行的重要路径——基于三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案例的比较
【作者】
侣传振
【作者单位】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部
【年份】
2021
【卷号】
第22卷
【期号】
第2期
【页码】
34-40
【ISSN】
1009-2013
【关键词】
政府回应 民众参与 基层协商 回应性协商 土地综合整治
【摘要】
基层政府与普通民众是基层协商的两大关键主体。基层政府回应性影响基层民众参与度,两者共同影响基层协商的运行。所以,回应性协商构成了基层协商有效运行的重要路径。在官僚本位逻辑下,基层政府回应性弱,表现为回避性回应,基层民众受其影响缺位参与,协商中政府与民众缺乏互动,形成排斥型协商,协商效果差;在行政逻辑下,基层政府回应性较弱,表现为行政性回应,基层民众消极参与,政府与民众单向交流,形成动员型协商,协商效果较差;在治理逻辑下,基层政府回应性强,表现为治理性回应,基层民众积极参与,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形...
【文献类型】
期刊
进入发现系统查看更多信息
相关文献
民众参与和危机演习:政府危机管理的再思考
双向聚合:基层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机理研究——基于江浙两省相关典型实践的分析
弹性协商:乡镇政府推动基层协商实践的逻辑 ——基于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
复合式代表:农村基层协商中代表权有效实现的主体基础 ——以F镇的实践为例
抗争事件的政府治理转型:从应对到回应
相同作者的文献
相同单位的文献
全面提升我国民企的国际形象与文化软实力
村组复合治理:村民理事会推进乡村治理有效的内在机理
嵌入式治理:协商民主推进乡村治理有效的内在机理——以浙南H村“百家合议会”实践为例
嵌入式治理:协商民主推进乡村治理有效的内在机理
回应性协商: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有效运行的重要路径——基于三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案例的比较
弹性协商:乡镇政府推动基层协商实践的逻辑 ——基于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
复合式代表:农村基层协商中代表权有效实现的主体基础 ——以F镇的实践为例
乡村建设行动中的农民主体能动性与协商效果关系研究
积极责任型代表、协商能力与乡村社会协商民主有效——以浙江龙村为个案
描述、行为与责任:基层协商中代表权有效实现机制分析——以泽国镇民主恳谈会为例
更多...
看了本文的还看了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