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登录
首页
专家学者
二级机构
二级机构
分校
分类浏览
最新成果
热门浏览
高被引
文献类型
收录情况
统计源期刊(中信所)
中文核心期刊(北大)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中科院)
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南大)
统计分析
机构成果分析
使用情况分析
使用帮助
个人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验证码:
1.
填写个人账号和密码直接登录
2.
作为文献管理和团队科研协作系统,需用户补充基本信息
检索banner
全部成果
本机构成果
高级检索
在检索结果中检索
全部字段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个人目的、个人利益与公共事业: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
【作者】
陈立旭
【作者单位】
浙江省委党校文化学教研部
【年份】
2004
【卷号】
第4期
【页码】
130-135
【关键词】
黑格尔 精神哲学 精神现象学
【摘要】
黑格尔认为,客观现实或普遍性决不能离开个体性,尽管德行当初想舍弃个体性而使善成为现实性,但现实性根本是个别的什么东西,本身就是个体性,个体性的运动就是普遍性的实现.个体性或个人目的与个人利益,并不与“德行”和“善”相对立,恰恰相反,它有助于促进公共事业.文章在审视思想史上关于私益与公益的关系问题的观点的基础上,对黑格尔的上述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在黑格尔那里,追求不同私利的个人活动不过是普遍理性的统一为了丰富自己而采取的一个个环节,其最终是为了这个理性的绝对统一设定的.这一点似乎与孟德...
【文献类型】
期刊
进入发现系统查看更多信息
相关文献
个人目的、个人利益与公共事业——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
马克思“对象性活动”概念及其存在论境域
康德与黑格尔“意识内在性”之争
黑格尔的判断分类及其合理内核
黑格尔的“无”与马克思的“无”:兼与黄楠森、朱德生二先生商榷
人文文化的当代价值
“盖棺”可以“定论”?:论历史评价的历史性
相同作者的文献
相同单位的文献
人文学科的本性及其科技化变异
读史的理由
浙江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论文化变迁与制度变迁的互动关系
人文学科的本性及其科技化变异
儒学精神旨趣与阳明心学的兴起
当代文化的一种走向:地域性的消融
中西之间: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嬗变历程探源
论文化生产力及其内涵、结构和表现形式
圆圈、直线与立体:人类文化演变的三种形态
更多...
看了本文的还看了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