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登录
首页
专家学者
二级机构
二级机构
分校
分类浏览
最新成果
热门浏览
高被引
文献类型
收录情况
统计源期刊(中信所)
中文核心期刊(北大)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中科院)
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南大)
统计分析
机构成果分析
使用情况分析
使用帮助
个人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验证码:
1.
填写个人账号和密码直接登录
2.
作为文献管理和团队科研协作系统,需用户补充基本信息
检索banner
全部成果
本机构成果
高级检索
在检索结果中检索
全部字段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马克思留给人类的“主义”究竟是什么——谈共产主义之于乌托邦的超越性
【获取途径】
超星期刊网
【作者】
王琳欢
【作者单位】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年份】
2018
【卷号】
第1期
【页码】
27-32
【ISSN】
2095-3801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乌托邦 批判 实践
【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其实这是理论的偏见和视野的狭隘。回到马克思的原始文本,共产主义不只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也是一种社会形态,更是一种现实运动。共产主义以其现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超越于乌托邦。批评者口中的共产主义世界并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劳动不会消失而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人的完满并非无视人性险恶而是制度下的完满,人的平等并非抽象平等而是真实的、普遍的平等。纵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批判和实践是马克思留给人类的两大精神财富。
【文献类型】
期刊
进入发现系统查看更多信息
相关文献
马克思“人类解放”的价值意蕴与中国当代价值精神的定向
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近代白话文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加强新时期党性锻炼的几个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从“异类”到“同盟”
扭住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环节:邓小平的一大创造性突破
非公有制经济:从“异类”到“同盟”
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工厂思想
试述马克思主义功利观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
更多...
相同作者的文献
相同单位的文献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能动性
现代民主与农村土地产权变革
脚踏实地地承担起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电商平台能否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议价能力?
论生产与交往的互动作用
国家、组织化与社会秩序——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再思考
协商的“和谐”:新时期的公共冲突治理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后发国家发展理论的三个维度
当代中国碎片化社会福利体制的形成与突破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制度建设
更多...
看了本文的还看了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