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登录
首页
专家学者
二级机构
二级机构
分校
分类浏览
最新成果
热门浏览
高被引
文献类型
收录情况
统计源期刊(中信所)
中文核心期刊(北大)
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中科院)
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南大)
统计分析
机构成果分析
使用情况分析
使用帮助
个人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验证码:
1.
填写个人账号和密码直接登录
2.
作为文献管理和团队科研协作系统,需用户补充基本信息
检索banner
全部成果
本机构成果
高级检索
在检索结果中检索
全部字段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以人民利益为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道德评价的根本依据
【作者】
郑祖泉
【作者单位】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年份】
1999
【卷号】
第1期
【页码】
30-36
【ISSN】
1007-9092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道德 人民利益 人民的根本利益 道德评价 道德标准 共同富裕 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人民服务
【摘要】
社会生产力作为一种客观的既得力量,是“人们实践能力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77页),人们从事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满足主体的特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实现主体的利益。在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推动下,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它就必然会以强大的力量、稳定的倾向促使社会道德按照经济关系的要求(实质上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发生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二十年来,人们正确地选择和践行了告别贫穷、落后和愚昧的历史发展道路,即生产力的发展道路,并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文献类型】
期刊
进入发现系统查看更多信息
相关文献
论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的根本性统一
论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内在统一的实现形式
摆脱贫穷的艰难探索——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历史反思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
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贡献——纪念《资料通讯》创刊45周年暨复刊300期
党的思想建设定义探析
对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公与私关系的思考
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意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笔谈·“两个先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
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公平正义
依靠党员自觉和人民监督牢牢把握党建主线
更多...
相同作者的文献
相同单位的文献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能动性
现代民主与农村土地产权变革
脚踏实地地承担起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电商平台能否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议价能力?
论生产与交往的互动作用
国家、组织化与社会秩序——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再思考
协商的“和谐”:新时期的公共冲突治理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后发国家发展理论的三个维度
当代中国碎片化社会福利体制的形成与突破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制度建设
更多...
看了本文的还看了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