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文期刊《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历年引证文献趋势图
引证的图书列表
周书俊著.选择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陈宪,殷凤,程大中主编.中国服务经济报告 2010[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杨文圣,焦存朝著.社会形态嬗变与人的发展进程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浙江通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通志 第78卷 哲学社会科学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王洛林,朱锦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 200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杨宏伟著.中国特色工业化理论与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许宪春,刘起运主编.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陈瑛,梁双陆著.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研究 云南案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杨永生著.循环经济与云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引证的期刊论文等列表
李文强,陈宪.新型工业化理论研究的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11
张雪伟,龚雪姣.从生产力交互发展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4
陈健,郭冠清.落后生产力国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道路的回顾与比较[J].兰州学刊,2020
黄庆华,刘晗,曹祖文,张明.城市新型工业化水平及发展趋势研究——对重庆发展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李艳,陈盛伟.十六大以来新型工业化理论研究综述[J].新型工业化,2017
陈娆燕.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联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5
王海文.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外贸发展战略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6
张建刚1,刘刚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治经济学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8
王延吾.以科学理性判识发展问题[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国英.论新型工业化的双向互动[J].生产力研究,2006